未来3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5000亿元 《 人民日报海外版 》( 2017年11月25日 第 03 版) 11月24日,首届中关村前沿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。大赛历时50天,7个领域21场路演,共评选出14个优质项目。在活动现场,正式发布了《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(2017-2020年)》政策解读,提出未来3年中关村在人工智能领域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,对相关产业带动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,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。 据介绍,该《行动计划》是全国首个地方性支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,是中关村积极落实国家战略、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的一个重要举措。该《行动计划》结合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产业基础,将人工智能产业概括为人工智能芯片及传感器,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,计算机视觉、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、生物特征识别、新型人机交互、自主决策控制等核心算法,细分行业应用及系统集成等领域。 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,当前,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,世界各国和国际巨头企业纷纷布局,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机遇期。中关村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和优势明显,目前已经形成国内最大、最有实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集群。中关村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单位和一批知名专家、团队;拥有人工智能企业约250家,专利申请数累计7800余项,企业和专利申请数均位列全国第一;全国42.9%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也来自中关村,商汤科技、寒武纪、地平线等均已成为我国各个细分领域的创新企业,百度被国际公认为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。 据了解,该《行动计划》提出了“5566”重点任务布局,即着力突破五类关键核心技术、建设五大开放创新平台、开展六项行业应用示范、实施六类政策,全力构建全球顶尖的产业生态。 其中,五类关键核心技术包括:一是人工智能芯片及传感器技术研发,包括神经网络处理器等专用处理器芯片以及光电传感器、图像传感器、激光雷达、力学传感器等关键技术;二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,包括通用操作系统、开源软硬件系统、中间件、编译库等底层技术以及云端核心架构等;三是人工智能核心算法,包括计算机视觉、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、生物特征识别、新型人机交互、自主决策控制等算法和新算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相关算法技术;四是人工智能应用及系统集成技术,主要指人工智能与制造、教育、环境、交通、商业、医疗、公共安全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所需的相关技术;五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研究,包括深度学习、强化学习、脑认知与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等。 据了解,目前北京市以中关村为主要载体,已走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。在深度学习、专用芯片、计算机视觉、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、无人驾驶、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各个环节均聚集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军企业,已经形成国内最大、最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集群,初步形成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。